当“海本很水”成为流量密码,
当“留学贬值论”占据热搜头条,
当键盘侠们忙着给
百万学费贴上“智商税”标签时,
当偏见试图用标签遮蔽世界的复杂时,
我们决定让故事回归真实的主角。
本期故事让我们走进大桥国际部2023届毕业生。
两年前,初到大学校园时,她还是一个心中略带忐忑的女孩;两年后,在洛杉矶这座“天使之城”的学术沃土上,她已经成长为眼神灼灼、步履生风的探索者。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留学经历的记录,更是一场关于突破边界、思考成长、重塑自我的远征。
王亦珂
WANGYIKE
【身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大二在读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专业】经济和数据科学
(Economics and Data Science )
【特长】“我思故我在”
【关键词】爱思考、敢尝试、不设限、不将就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三个学期 上遍大学所有课程
“我的人生有种不将就的态度。”
王亦珂这样形容自己的选择。
初入南加大时,她像一块海绵,贪婪地汲取不同领域的养分:文理学院的哲学思辨、电影学院的表达艺术、商学院的数据分析,法学院的逻辑分析,老龄学学院的科研课题,以及工程学院的实验与创新等等等等。“我几乎上遍了南加大所有学院的课!”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校园
美本几乎“不设限”的选课规则,极大地拓宽了王亦珂的知识边界;同时,王亦珂在学习不同学科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了自己的无限可能。
“人文社科的学习提升了我的洞察力,数据科学的探索提升了我的理性思维,我享受跨学科多专业的学习,我喜欢这一种给学习生活上强度的感觉。”
王亦珂还特别提到了大一的文学研讨课。这门课要求学生们每周完成一百页的阅读。而后,课堂上教授会用苏格拉底式的提问引导讨论,10多个学生从文本出发,一路激辩至政治、哲学、语言学领域。“一开始,我害怕开口,害怕问出傻问题,慢慢地,在这种观点激烈碰撞却彼此尊重的氛围里,我开始意识到,世界上根本没有傻问题,每一个问题的探讨都有审视逻辑,甚至追溯偏见的意义。”
探索多个专业必然是压力很大的,但是王亦珂已经决定将压力化为动力,她的想法清晰而笃定——短期深耕学科框架,长期积累技能与经历。
电影社自编自导自演短片拍摄
上学累了就去听个演奏会
在顶级商学院 肆意生长
“和一群有趣的人在一起,
每一天都可能碰撞出
意想不到的火花。”
南加州大学的马歇尔商学院(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是美国最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学术水平和商业资源闻名世界。作为该学院的学生,王亦珂正在一步步从职场小白向上进阶。
王亦珂直言,学院的职业资源为她打开了另一扇门。商学院的招聘会(Career Fair)、企业宣讲会、校友网络、简历工坊,策略顾问等等机会让她学到了求职规则,更让她学会用数据思维解读现实问题。
而学院各种的校友组织,公益组织,以及校内活动诸如电影放映会、博物馆参观、海边座谈冥想这些“非功利”的日常,则成为她保持创造力的源泉。
“和一群有趣的人在一起,每一天都可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学校举办的音乐疗愈
人生不是选择题 是简答题
“人生的答案,
从来不是从很多选项中
挑选出来的,
而是从一片空白中
尝试和探索出来的。”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王亦珂鼓励学弟学妹勇敢跨出舒适圈,去探索、去尝试、去追寻、去失败。
在她看来,美本不仅仅教授了技术和知识,更是提供了一片允许试错的土壤,鼓励我们追寻学科逻辑、追寻热爱、追寻自己心目中那个“自洽”的自己。
写在最后
从王亦珂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学生每日生活的点滴感悟。在那些流转的文字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学生对自己人生的思考和规划。我们欣喜,那个只身在海外念书的小姑娘长大了,在一门门课程的学习中,在一份份科研的探索中,在一次次寻求实习的积累中,她逐渐拥有了为自己人生掌舵的力量和智慧,驶向属于她的星辰大海。
图/文:升学指导办公室
编辑:席小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