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 “跨界阅读・智慧共生 —— 第一届全校读书节倡议宣告”。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的校园有不少读书角,也有各种读书宣传语“阅读让你遇见更美好的自己”“有时间又有书读是一种幸福”等等。然而,现实却是书架上的书籍无人问津,我们行色匆匆,或是沉浸于理科的题海,或是为文科的默写而烦恼,或是借读书角的空地运动一番。读书角名存实亡。
或许有同学会问,在人工智能时代,阅读还有必要吗?的确,人工智能能快速解析《百年孤独》中的拉美创伤,拆解《红楼梦》里的佛道哲思,但它无法重现那些独特的瞬间:当霍金对宇宙的描绘与我们的心跳产生共鸣,当马尔克斯的魔幻之雨淋湿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阅读的意义,就在读者与文本、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在于我们通过阅读获得的独特个体体验。在人工智能时代,屏幕逐渐替代书页,李敬泽先生的话如暮鼓晨钟:“当 AI 以我们的母语自如言说时,人类正在经历语言主权的慢性消亡。” 教育数字化虽让知识跨越了地域限制,但如果让算法主导思考,让推送代替自主选择,我们就会像信息海洋中的空心浮木,随波逐流。我们不能让思维被 AI 取代,必须捍卫自己的阅读权利,守护人类思维的主权。
很多同学认为阅读只是文科的事,其实不然,阅读存在于各个学科、各种形式和各类载体中。如今,人工智能问世,文科收到大冲击,哈佛大学取消 20 余门课程,其中大部分是文科课程;复旦大学也大幅下调文科生招生比例,这表明单纯的文科已难以完全适应时代发展。在此背景下,我们提出 “跨界阅读·智慧共生”的读书倡议,希望以“跨界阅读”的方式达成“智慧共生”的目标,希望同学们通过多元的阅读在未来的人生中获得更多的选择,能够更加从容面对各种挑战。不妨想象一下,让《时间简史》中的方程式在《红楼梦》的太虚幻境中穿梭,理科生从 “风月宝鉴” 中领悟混沌系统的隐喻,文科生在霍金描述的宇宙琴弦上聆听李商隐的锦瑟之音,这才是智慧共生的美妙境界。本次活动,我们也诚挚地邀请到了 “雨果奖” 获得者郝景芳老师作为特邀嘉宾,为我们带来极具启发性的 “跨界阅读” 示范,引领我们感受阅读与多元领域融合的奇妙之处。
在此,我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每天抽出 30 分钟,阅读一本看似 “无用” 的书;合理利用 AI 工具拓展阅读范围,但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希望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踊跃参与学校的读书节活动。
同学们,当人工智能生成比博尔赫斯更精妙的隐喻时,我们更要珍视那些 “无用的瞬间”—— 在《时间简史》描绘的宇宙尽头感慨万千,在《百年孤独》的雨季里聆听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是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复制的生命痕迹。
现在,让我以马尔克斯式的魔幻宣言开启这场读书盛宴:“多年以后,当我们面对智能终端的‘审判’时,一定会想起第一届全校读书节开幕的这个美好上午。”
我宣布,大桥学校第一届 “全校读书节”,正式启航!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