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者的故事(三)|哥伦比亚大学教会了我什么?

发布时间:2025-03-29     浏览次数:120

     

    海本很水成为流量密码,

    留学贬值论占据热搜头条,

    当键盘侠们忙着给

    百万学费贴上智商税标签时,

    当偏见试图用标签遮蔽世界的复杂时,

    我们决定让故事回归真实的主角。

     

    本期故事让我们走进大桥国际部2023届毕业生潘依宁。作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大二在读的学生,她身处繁华的纽约市,在这座从不缺少传奇的城市,她同样不囿于标签,不惧试错,在每一次选择中校准方向,用行动求解无限可能。

    潘依宁

    PANYINING

    【性格关键词】外向、独立、果断、坚强、目标感强

    【经历】申请季当年,录取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数学专业

    (注:卡尔顿学院是一所全美Top 10 的文理学院,全美本科教育第一)

    大二转学至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数学系

     

    哥大的24小时

    Columbia University in the City of New York

    晨光穿透Butler Library

    (哥大最大的图书馆)的拱形玻璃,

    崭新的一天揭开面纱。

    上午是数学专业的课程,本学期潘依宁选择了常微分方程(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和分析与优化(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的专业课程。每节课是75分钟的时长,课后常规会有作业,一学期两个期中考,一个期末考。

    下午是哥大传统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即便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潘依宁也依旧需要完成全球核心课程(Global Core)。该课程开设了不同的研究课题供学生选择,例如有文学写作方向的,也有历史文化方向的。这些课程是110分钟的课堂,上课前需要完成200页作业的阅读,课堂上会有读后讨论,每学期还需要完成两篇论文,和一次期末考。

    (注:全球核心课程(Global Core)是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以及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学校通过Core Curriculum的课堂培养我们成为一个有技术、有想法的完整的人,我喜欢在课堂上和经典对话。

       晚餐后,潘依宁会根据自己当天的to-do-list完成个人事宜。或是在图书馆学习,或是去参加学术研讨会,或是约见职业中心(career center)的老师沟通润色个人简历,又或者是参加一些实习招聘的信息会。

    在哥大,时间密度很特别,当你以为在跨学科奔跑时,实际上是在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拓扑学。

     

    忆往昔

    「高中:坚定海外留学」

    踩着纽约的晨雾与霓虹接缝疾行,

    此时的潘依宁

    再回忆起从高一到大二的每一步,

    依旧觉得自己在每一个当下

    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

    海外申请模式(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比起题海战术(一考定终生)是更适合我的。我学习,不是为了一次考试,不是为了挤进顶尖名校然后躺平。在大学之后的人生路该怎么走是我思索的问题。

     

    「大一:尝试转学申请」

    谈起前一段在卡尔顿学院的学习经历,

    潘依宁显得留恋不舍。

    我很喜欢卡尔顿。我喜欢学校里的人,同学、教授、职工,我们的距离很近,这是很多大学校都没有的优势。

    被问及为何申请转学时,潘依宁透露,我本身很喜欢卡尔顿,想着冲击一下Top10或者藤校也无妨,所以就尝试了一下。在进行转学申请时,我成功邀请到了卡尔顿的教授为我撰写推荐信,助力了我的申请。

    另外,复盘自己的高中申请季,我还想和学弟学妹们说,选校可以多考虑求职/读研目标来选择适宜的大学,不要刻意盯着排名。

     

    「大二:积极寻求实习」

    潘依宁一早便明确了

    本科毕业就工作的目标。

    为此,

    作为一名大二转校生,

    她早早研究了哥大金融相关的

    社团和校友网络。

    在寻觅实习时,校友网络能给到初步的帮助。我会通过LinkedInsearchfunder这样的平台去搜索一些职位,也会根据校友网络了解到校友的公司,尝试邀请对方coffee chat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

    目前,潘依宁已经积累了两段私募实习的经历。

    良好的执行力和积极的心态是求职的关键。被拒绝是很正常的,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去消化失败,继续提升自己就有更多可能性。我的这两份实习的机会也正是自己一次次发送邮件,参加面试后得到的。

     这两份实习经历也让潘依宁获得了人脉和技能的积累。实习中结交了不同背景的朋友,同时,实习让我的知识工具箱里多了一些储备,我实操了计价模式(valuation model)以及通过多个平台交易寻源(deal sourcing)的技能。

     

    「未来:优秀是最基础的底色」

    纽约是一座包容性很强的都市,

    多元化的思想在这里碰撞。

    这座城市从不缺履历光鲜的人,缺的是把不同文化基因写成竞争力的人。真正的精英,不是靠标签堆砌神话,而是拥有把每个当下都当作资源的嗅觉,能把多元经历熔铸成自己的方法论

    很庆幸,在不断打磨自身的过程中,潘依宁正在逐渐成长为这样的人。哥伦比亚蓝是她书写人生,织就梦想的墨水,愿她终能驶向梦想的彼岸。

     

    写在最后

    纽约璀璨的霓虹下从不缺光鲜的履历,

    优秀只是最基本的底色。

     

    很欣慰,从大桥国际部出发的学生正在成长为将文化差异化为养分、将挫败感转为燃料的远航者,将每一段经历熔铸成自己的航线图,在星辰与浪涌之间,定义自己的航向。

     

     

     

    /文:升学指导办公室

    编辑:席小灵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5 九游官方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