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海本很水”成为流量密码,
当“留学贬值论”占据热搜头条,
当键盘侠们忙着给
百万学费贴上“智商税”标签时,
当偏见试图用标签遮蔽世界的复杂时,
我们决定让故事回归真实的主角。
我们将用文字记录从大桥国际部起航的追梦者们。在舆论场的喧嚣中,他们选择用行动发声,用知识与行动重构人生的坐标系,在世界舞台上书写属于他们的成长叙事。
本期故事让我们走进刚刚从大桥国际部毕业起航的2024届毕业生。
包泽宇
BAOZEYU
【身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大一在读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USC)
【专业】神经科学(Neuroscience)&预备医学(Pre-med)
【性格】ISFJ(守卫者)
内向、温暖、注重细节、责任感强、为人忠诚、愿意付出。
【技能】多任务并行:上课+实验室+门诊实习
日程
I. 只需要上课的一天
日程安排
每天5节课,小课1小时/节,大课2-3小时/节
课程安排
• Molecular Biochemistry(分子化学课):每节课以Quiz(小测)收尾,大三、大四级别的课程(高中阶段完成了AP生物、AP化学等课程,可以用AP完成初级课程的免修)
• Neurobiology of Aging(衰老神经生物学)
(部分课程举例)
课后安排
• 20:00开始自习,基本每天都会有作业
• 理科的生化课,每天一个Quiz(小测),每学期3个Midterm(期中测),1个Final(期末测)
• 文科的课程需要比较大量的阅读和写作,像Seminar(研讨)课,课程是一天隔一天上的,每节课后要求阅读20页的材料完成读书笔记。
II. 上课、实验室并行的一天
日程安排
9:00-13:00实验室实习;扣除实验室实习的时间,每天还要上3节课,完成相应的课后作业。
实验室内容
在高中阶段就见习了实验室基本操作、照片处理和数据处理,有了一些经验,所以成功申请了实验室实习。作为大一就进入实验室的新人,目前做的也是跑胶曝光、数据处理分析等任务。
(注:“跑胶曝光”是分子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术语,包含将样品加载到凝胶上通电分离、使用染料或抗体标记目标分子、在成像设备中捕捉信号,生成实验结果图像等步骤。)
实习心得
我们实验室做的是阿兹海默脑功能方向的研究。我们实验室总共有5位博士生和3位本科生。教授很重视我们每一个学生,一点点教我们,非常和蔼、耐心、严谨。
III. 上课、医院实习并行的一天
日程安排
医院实习一般一次是5个小时,剩下的时间依旧是安排给上课和完成课内作业。
实习医院
LA General Medical Center(民间俗称:洛杉矶人民医院)是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附属医院之一,学校的官网也有指引感兴趣的同学们申请医院学习项目。医院对我们也非常友好,会给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接触到很多病例。
实习内容
从上学期开始先做Volunteer(志愿者),完成了30个小时的轮椅服务,推病人去做检查等。这个过程对我的体力(医生必备技能)和语言沟通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然后进入Neurosurgery ICU(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当时做的工作也比较简单,主要是接电话、送检测样本等事情。目前已经进入Neurosurgeon Clinic(神经外科门诊),坐诊医生会教我读脑造影的片子、学习临床诊断。
Ⅳ. 课外生活
除了专业相关的课内生活,在地处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生活、学习,课外生活也是非常丰富的。我参加了学校的合唱团,和来自世界各地、五湖四海的朋友们一起合作、一起彩排、一起欢笑、一起高歌,快意洒脱。
收获
从小到大,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强人”,
但是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执着”的人。
在确定了神经外科这个方向后,我就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在走。这条路没有笔直的捷径,只有蜿蜒的曲折,但正是这些回环与前行,让我学会坚韧,懂得坚持的意义。我认为真正的“强”是在泥泞中依然选择前行。
感受
美本的第一年,
我感觉收获颇丰。
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科研学术的严谨性和细致,每一次实验的成功或失败,都是对科学探索的一次贡献。同时,我也很幸运能在大一阶段就借助学校的平台和机会进入临床学习,这段经历让我真实地理解了医学,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每个人的人生过的怎么样,都看自己的选择,我很享受自己当下选择的道路,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精彩。无论外界如何评价,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目标,脚踏实地地走下去,终有一天,我们会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灿烂。
写在最后
“内卷化”已成为时代的特征。
海外文凭进入价值重估的浪潮,国内文凭亦面临边际效益递减的困局。
全世界需要的是真正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
学历通胀的迷雾之中,我们的破局之法或许只有:锚定专业路径、深耕专业技能、炼就真才实学。
图/文:升学指导办公室
编辑:席小灵、吕静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