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大讲堂:拥抱AI时代,做有智慧的数字公民------戈亚静老师

发布时间:2025-03-13     浏览次数:190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正在改变我们生活的"隐形伙伴"——人工智能。有人问DeepSeek,“你能证明自己不是人类呢?”“你的训练数据里最冷的知识是什么?”我们班有位同学跟DeepSeek开玩笑“为什么我爸爸妈妈结婚没有邀请我?”你们大家跟AI互动了一些什么问题呢?有什么样的收获和感慨呢?

    有这么一个数据:全球每天有超过10亿人与AI对话,但其中80%的提问停留在“天气如何”“讲个笑话”这样的表层交流。那么,AI究竟意味着什么?让我们透过三个关键词来思考。

    第一个关键词  一个望远镜:AI是预见未来的"时光望远镜"

    AlphaGo战胜人类棋手时,世界猛然惊醒:AI的创造力已超越人类经验边界。想象一下:敦煌的壁画修复师用AI复原了氧化千年的颜料;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AI实时追踪1.2万名演员的动线,让"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诗意精准绽放。这不仅是技术,更是人类文明的时光机。

    第二个关键词  一把双刃剑:AI正在重塑我们的日常

    某同学用“文心一言”三分钟写完议论文,却失去了思辨训练的机会;清华大学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解题的学生,其归纳推理能力下降23%

    我要重点说说第三个关键词  一把钥匙:成为AI时代的"提问艺术家"

    有老师做了个小实验:让三个班级分别向AI提问。  

    A班同学问:“帮我写篇读后感”——结果得到了千篇一律的模板;  

    B班同学问:“《活着》中福贵面对苦难时有哪些心理转变”——获得了清晰的分析框架;  

    C班同学追问:“如果用当代青少年的视角重写福贵的故事,哪些价值观需要重新诠释”——AI竟给出了融合代际差异的创作建议。

    AI对话的三重境界说明:提问的深度,决定答案的价值。当我们把AI当作复读机,它回报的就是信息快餐;但如果我们将其视为思维磨刀石,它就能帮助我们突破认知边界。我的同事让DeepSeek给一位同学的作文打分,并指出她作文中的亮点和问题,进而又让它修改这篇作文。在作文的评价、互补与修改中,让人惊艳的不仅是最后呈现的这篇佳作,更是“DeepSeek深度思考”的逻辑可视化、思维路径化,让我们有思考、有启发。

    在这个每18个月知识总量就翻倍的时代,比记忆更重要的是“提问能力”。请记住这三个词:  

    1. 批判性思维:当AI说“这道题选C”,我们要问“为什么排除D选项?”  

    2. 目标感:使用AI前明确“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而非漫无目的地闲聊。

    3. 创造力:试着让AI用苏轼的文风解释相对论,用漫画分镜呈现三角函数之美。  

    去年有位李雨桐同学,获得了全国科创大赛金奖,他正是通过让AI模拟300种实验方案,再亲手验证其中最反直觉的三种,最终发现了新型环保材料。这就是“人机协同”的典范。

    当然,AI时代,我们还要保持“笨功夫”,独立做题、反复读背、亲手绘制思维导图……我们要感受春风拂面的温暖、享受面与面聊天的愉快。我们还要警惕“AI换脸”“AI拟声”带来的侵权风险。因为情感的共鸣、道德的判断、价值的抉择,这些永远是人类不可替代的珍宝。

    所以,同学们,我今天发言的主题是“拥抱AI时代,做有智慧的数字公民”。我的发言结束了,我们运用AI的实践正在进行中!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5 九游官方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