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迎着春日的晨光,我们站在新学期的起点。此刻,国旗飘扬,既见证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激荡,也映照着属于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荣光。站在这里,我想到DeepSeek大模型突破性的长文本理解能力,让百万字文献浓缩成智慧结晶;想到深度求索团队用文生图、智能编程重新定义人机协作的边界;更想起开发者论坛那句"让智能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愿景。新学期伊始,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关键词:探索、创新与担当。
第一,以探索之志,叩问未知的世界。
去年6月,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五星红旗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背面闪耀。这面旗帜背后,是3000多次轨道计算、上百种应急预案,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坚持。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探索的根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我们的课本里藏着牛顿定律的模型,试卷里考过洛希极限的推导,这些不仅是知识,更是人类叩问宇宙的阶梯。新学期,愿我们保持对未知的好奇,在每一道数学题中寻找逻辑之美,在每次实验中触摸真理的温度。
第二,以创新之勇,突破思维的边界。
当OpenAI用Sora模型将文字瞬间转化为视频;中国科研团队发布超导量子计算机“祖冲之三号”,实现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世界正处于一场深刻的“想象力革命”之中。有人担忧人工智能会替代人类,但达芬奇早在五百年前就告诉我们:“一旦你尝试过飞翔,行走时也会仰望天空。”在这个AI重构知识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重复记忆,而是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创新从来不是天才的专利,而是每个敢于突破常规的瞬间。
第三,以担当之肩,托起时代的重量。
亚冬会上,18岁的张小楠在单板滑雪女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凭借稳定发挥和高难度动作强势夺冠 ,还有17岁的冰球小将吴思嘉,在女冰首秀中,抓住对手失误为中国队打入首球,助力队伍开门红。这些身影告诉我们:所谓"强国一代",不仅是未来的建设者,更是当下的行动派。当我们讨论"ChatGPT是否会让作文失去灵魂"时,不妨先提笔写一篇有血有肉的文章;当我们为全球变暖焦虑时,可以从教室里的"人走灯灭"做起。正如钱学森学长在交大笔记中写下的:"不要等待火炬,让自己成为光明。"
同学们,在这个"未来已来"的时代,我们手中的笔既是书写知识的工具,更是定义未来的权杖。从钱学森图书馆的泛黄手稿,到李政道研究所的粒子对撞机;从《流浪地球》的科幻想象,到"人造太阳"的科研突破——历史总在证明:最壮丽的史诗,永远由青年写就。
让我们以探索为帆,以创新为桨,在时代的浪潮中,写下属于2020年代中国青年的璀璨诗行!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