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项目式学习丨妙趣横生的思辨之路

发布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658

    课程介绍

    在大数据时代,海量的信息以及算法所带来的茧房都让我们面临着信息碎片化、浅表化、同质化和思维固化的风险。同时,真假难辨的信息,抓人眼球、煽动情绪的观点输出,也让我们的头脑随时可能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所以,为了更好地面对时代的挑战,养成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习惯,我们和高二部分同学一起开展了批判性思维与阅读写作的项目式学习课程。希望通过相应的学习训练,同学们都拥有独立思考和思辨的能力,在头脑中时刻响起质疑而非轻信的警钟,用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成为信息时代拥有真正高贵精神的青少年。

    第一部分:资源的介绍

    相关书籍、网站等学术资源的分享

    在这一部分,我们共同了解了学术思考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注意事项。同时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哪些学术资源和学术工具网站是可信的、好用的、有价值的。简而言之,就是文献的筛选、互证、质疑、抗辩、使用等问题。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基础的逻辑训练,通过相应的文本和题目来使学生了解常见的逻辑误区与逻辑陷阱。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一些逻辑学的书籍和学术写作的入门书籍课后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怎样的论证才是站得住脚的,同时提醒学生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问题,我们所得出的结论都是根据现有的材料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不过随着时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文献的发掘,原有的论证也未必就是颠扑不破的,需要反复去修改论证。

    最后,老师向大家隆重介绍了本次课程中我们要一起去阅读、学习、讨论的一本书《学会提问》,教师要求每位同学负责其中一章的课前分享,最后同学们将所有章节的重点制作形成一张思维导图,以便日后每一次写论文或思考时都可以用这张大图表来提醒自己需要注意什么。

    第二部分:史实的质证

     

    《烽火戏诸侯》

    本环节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提问环节:我们用整本书阅读的第一章《正确提问的益处和方法》结合烽火戏诸侯的史料进行提问训练:你可以从哪些地方对史料进行提问,哪些地方可以作为我们论证的质疑点和突破点?

    接下来是证明环节:我们一同查阅相关资料,对比不同年代、不同载体的相关文献,横向比较各类史料的可信度,同时学会运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多方证史,明确何谓孤证不立,明白什么是一手材料、什么是二手材料,明白什么样类型的文献可信度更高。

    最后是整理、汇报环节:各组同学在整体梳理、取舍文献过后,结合文献材料详细、有逻辑地讲述烽火戏诸侯前后的来龙去脉,还原事实真相,未尽之处各组之间互相提醒、补充,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

    第三部分:真相的探究

    《郑伯克段于鄢》

       在这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梳理文本,进行文言知识的积累(字词+语法),一起学习感受了《左传》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和高超的叙述技巧。

    在此之后,我们用东周狼人杀的形式,让同学们分小组角色扮演,将自己带入到郑庄公、共叔段、武姜以及各位大臣的视角,通过查阅身份背景信息、当时的政治局势、地图等方式,理解人物行动背后的深层动机和政治博弈。

    在此环节,学生们走入历史人物,还原历史场景,明白了在史料真实的前提下,如果不进一步发掘,那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表面,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我们看到的不能只是文字,同样要联系相关史料还原文字背后的故事、人物动机逻辑、复杂的政治博弈以及时代大背景。同时通过《左传》评价和人物的结局,我们还要观察当时的伦理观念,感受郑国最高统治者内部夺权斗争的尖锐性和外部斗争的残酷性,还要反思一味进行权力斗争、玩厚黑学,不发展生产,不建设政治文明对一个国家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四部分:辩证的思考

    《六国论》

       在这一部分,首先我们一起积累了文言知识,感受了经典议论文的魅力。之后,我们开始深入文本,对《六国论》进行批判性阅读:

    ①理解文本:明确作者观点,作者是如何来论证观点的,学习论证技巧。

    ②质疑文本:你认同苏洵的观点吗?还有别的观点吗?理由是什么?苏洵的论据真实吗?论证充分吗?数据与史实有误吗?论述逻辑是否严谨?

    ③理解作者: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什么他的笔下会有这么多不符合史实与逻辑的议论呢?《六国论》的论据论证有这么多问题,为什么还会成为千古名篇?作者的出发点和当时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在共同梳理、讨论了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点之后,同学们课后查找相关史实并深入思考,认真完成了议论文《再议<六国论>》。

    第五部分:古籍整理点校

    《名媛诗纬初编》

    在学习完批判性思维课程后,最后我们就进入了成果检验环节——古籍整理。一方面,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讲,前面一系列的古文阅读和古代汉语语法分析,为后面句读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数据资源库、古籍整理平台的了解和运用以及严谨认真、多方求证的批判性思维,也为古籍整理点校的准确率提供了保障。 

    在这一部分,我们一起学习了古籍和点校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异体字和繁简转换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认识并尝试使用了OCR录入和古籍智能整理点校系统,探讨了整理古籍的文化意义,进行了相应的点校训练并一同参与到古籍的整理、标点与校对的流程中。

    在学习中,同学们明白了要如何查阅相关人物资料、论文和其他诗集等文献来帮助我们辨别漫漶之处和正确点校文句。这既是对我们文言知识和语法学习的检验,也是对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精神、运用学术工具与学术资源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前期学习的检验。

    此外,在整理点校中,同学们也了解了更多中国古代闺秀诗人,阅读了更多女性的诗作,对她们的生活和情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了我们必修课上女性文学的内容,做到了对必修课的衔接和补充。

    师生感受

    课堂活动部分

    很幸运在高二下学期能上墨墨老师的批判性思维与阅读课,让我在繁忙的学习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在读《学会思考》时,我们通过分析文本,学会质疑内容、探讨作者立场以及文本背后的历史与社会影响。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理解力,还培养了应对复杂信息的思考能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东周剧本杀,通过沉浸式角色扮演,我更深入理解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课程不仅加深了我对历史的理解,还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分析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朱唯涵

    议论文部分

    在学习《六国论》时,课前老师会安排给我们预习任务,比如查生词和历史背景。上课期间老师会提出问题让我们思考,同时对古文中违反史实的内容提出质疑。写关于《六国论》的议论文时,我会首先熟悉文章的论点、论据和逻辑,然后上网查阅相关的史书记载、古代地图等资料,看作者的议论是否合理、有说服力。最后,我会在知网查找相关的文献作为参考。经过了短短几周的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提升使我在分析问题时更加全面和深入。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审视信息,质疑表面现象,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假设并进行更有效的论证。

    ——叶梓田

    整本书阅读部分

    我认为“整本书阅读”部分的设计和开展总体上是成功的。首先,我认为这门课补充阅读材料的选择是有效的。从效果上看,这本书让很多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初学者有所收获。很多人,包括我,起初也缺乏批判性思维,但在课程的学习中我观察到了自己和同学在这一路上的成长。其次,做思维导图是一个能保证阅读质量并提升思考效率的好方法。一方面,没了这个流程,也许我在阅读过程中就会有所怠慢了。另一方面,有了这张图,日后每次思考时,我都能及时提醒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邵志承

    古籍整理点校部分

    通过课堂活动我发现,现在AI的能力真的不容小觑,它助力古籍整理,简化识别、标点、繁简转换等工作,但程序的局限使复检成为关键。其中小传点校考验古汉语理解,闺秀家庭背景则能锻炼我们信息搜集的能力。通过上网寻找论文和事迹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精准断句。过程中,我深入了解闺秀人生,她们的形象跃然纸上,鲜活可感。AI虽强,人工复检与理解不可或缺,共同铸就古籍整理新篇章。

    ——刘子瑜

    深研细悟共成长

    在本次project中,同学们给了我巨大的惊喜。在课堂上,大家都能紧紧跟随老师的思路去思考、讨论。甚至在课后也会为了一处细节和老师、同学不停地探讨,反复地小心求证。作业部分,最令我惊喜的还是古籍整理,面对如此枯燥的工作,同学们没有丝毫懈怠,在第一次点校古籍时就展现出了远超高中生水平的准确率,部分同学甚至可以做到在断句上毫无错误,实属难得。特别是在我批改同学们的作业时,许多同学都表示,自己只是整理点校了其中的一部分就已经觉得绞尽脑汁很辛苦了,老师却要点校一整本,实在是不容易。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暖暖的,不仅仅是因为学生心疼老师,更是因为他们在认真完成的过程中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科研的严谨、不易和坐住冷板凳需要多少耐心与毅力。相信他们一定会带着课上的收获,更好地拥抱未来的大学生活。也希望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精神能够永远伴随他们,成为能让他们终生受益的美好品质。

    ——墨墨老师

    颁奖环节

    最佳课程表现奖

    获奖者:叶梓田同学

    奖品:古籍修复盲盒

     

     

     

     

     

     

     

     

    文:张墨君

    编辑:席小灵

    审核:教务处

     

     

     

     

     

     

     

     

     

    学前街校区:学前街38号    菱湖校区:菱湖大道9号(菱湖大道与具区路交叉路口)    电话: 0510-81896789
    Copyright@2025 九游官方网页版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荐使用IE8以上版本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苏ICP备08007198号-1